- 所依
- (sa) āśraya, that on which anything depends, the basis of the (sa) vijñānas.* * *為‘能依’的對稱。 含有被依的意思。 在唯識學中, 將諸八識心、 心所生起時所依止仗托者, 稱為所依, 計有三種, 即: 一、 因緣依, 又作種子依。 指諸有為法生起之因, 亦即一切諸法各自的種子。 二、 增上緣依, 又作俱有依。 指心、 心所法起轉之所依, 即指內六處。 三、 等無間緣依, 又作開導依。 指心、 心所法現起之所依, 即‘前滅’之意。 又《成唯識論》卷四、 在闡明諸識之俱有依時, 分別依與所依兩種, 認為‘依’乃通於一切生滅之法, 如王與臣子互相依等。 ‘所依’即內六處, 限於五根及意根, 而必具有決定、 有境、 為主、 取自所緣等四義, 始得稱為俱有所依。 而作為諸八識之俱有所依, 於前五識有同境依(五根)、 分別依(第六識)、 染淨依(第七識)、 根本依(第八識)四種, 第六意識則有第七識、 第八識二種, 第七末那識唯有第八識一種, 第八阿賴耶識亦僅有第七識一種。 以上復有共依、 不共依之別, 共依, 即共通之所依;不共依, 即獨自所依之意。 見《成唯識論述記》卷四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